婚恋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选登 > 婚恋文化

民国时期的自由恋爱风潮,背后是什么在主导?

    自由恋爱这个话题在古代是一个禁忌,比如明清时期,男女两性结合,有钱人家以经济为基础,官宦人家以政治为基础,讲究门当户对,希望通过联姻结成经济、政治势力。大家闺秀不嫁贫穷男子,千金小姐不嫁农家子弟,但有少数贫困家女子因姿色出众而被有钱人纳为妾。穷苦人家的婚姻结合则以生理需要和家族繁衍为基础,他们凭力气、手艺吃饭,只要男方能养活几口之家,女方会操持家务即可。

    这种结合并没有考虑男女双方的意愿,单凭其他因素就草率地对婚姻下定论,我主观上称它为“形式恋爱”。这种恋爱下结成的婚姻必定造成系列不良后果,甚至是恶性循环,最直接的是夫妻关系的冷淡、争执等,这又会间接影响家庭氛围和家族风气,不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而后代大概率又会将这一观念传承下去,循环往复,从而强化了旧式的恋爱、婚姻观,使得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迫害一直延续。

1.jpeg

    然而在近现代的中国社会,自由恋爱蔚然成风,男女之间追求你情我愿,多互动多选择的恋爱。而且,这一相见、相知到相爱的过程又会历经波折,这不禁让人好奇,在民国这样一个新旧更迭的复杂时期,社会对自由恋爱的接受度、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度以及这些带来的影响和思考都呈现怎样的奇妙情状?

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民国女性思想解放,恋爱观开放前卫,青年人向往自由恋爱;封建礼教对女子思想和行为的压迫,旧传统对自由恋爱的巨大束缚;上流社会的文人才子对自由恋爱的执着,急于挣脱礼教束缚的情绪。

为何民国时期会兴起自由恋爱风潮呢?

    1919年“五四”运动后,城镇进步青年受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婚姻,出现以感情为基础的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那么这股新思潮究竟是什么?又为何会使青年向往自由恋爱和婚姻呢?所谓新思潮,总体来说就是指世界近代以来新产生和流行的各种思想学说。“五四”运动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中国,且各种思潮、学派都有人研究、信仰和宣传,有些还与传统观念相互糅合掺杂,形成了学说竞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新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各抒己见,虽然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总体来说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人们的思想解放,开阔了国人的视野,而其中的部分思潮更是对青年产生了巨大的思想震动。

2.jpeg

    (一)实用主义: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经验归结为行动的效果,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真理归结为效用的成功。其主要论点有: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行动优于教条,经验优于僵化。

    这两点对知识青年冲击很大,知识可以改变甚至控制现实,无形中这意味着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和权力的扩大,他们会改变自我认知,并将自己定位成可以改变国家穷途末路现状的有志之士,会解放思想,接纳新鲜事物,追求自由生活和享受。而男女之间产生的情感,更是必须符合自己的心意才行。

    1919年4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实验主义》大力宣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一论断具有反对封建教条、反对迷信盲从的作用,更加鼓舞青年人打破思想束缚,以实际行动破除禁锢,打碎旧时代的牢笼。

    (二)无政府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强权,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如贫富对立、富人专权等,其对青年人的主要影响表现在敢于抵制旧思想,反抗强权,大胆追求真实的自我,追求自由的新生活,而这就突出表现在丰富情感生活,和对自由恋爱、婚姻的追求上。(三)新村主义:描绘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理想生活,是年轻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蓝图。该思想有助于社会改变以往对待女性的不平等态度,增加男女交往之间平等和谐的因素,改善大男子主义的作风,为男女的平等交流做铺垫,也有利于形成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风气。

03.jpeg

    除此之外,在政治上,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经历过总统制、责任制内阁等各种政体,允许多元尝试,这有利于知识分子形成兼容并包的思想。在经济上,民国时代的经济结构已走出殖民地商品经济的洼地,找到了中国经济的核心价值。从1915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的赤字不断减少,到1919年,对外贸易收支基本平衡,这是一个良性的贸易态势,当时的经济秩序已是有相对实力的现代民族市场经济。在这样一个向自由、开放、自信的市场经济时代靠拢的大背景下,有识青年必定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享受和高度个性自由化的精神情感生活。文化上,“五四”运动爆发后短时间内,全国各地知识青年成立了三四百个进步社团,创办刊物多达几百种,促进了思想文化界的繁荣。教育上,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强调免费义务教育,这是穷苦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民国时期真正开始发展近现代教育,与国际接轨,形成了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教会学校并存的教育格局。当时,还兴办女子学校,促进女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当时影响重大,提升了妇女的地位,促进了妇女的解放,这对自由恋爱思潮的萌芽和发展更有着推动作用。

4.jpeg

民国自由恋爱的典型例子也有很多。

    张允和:她是民国最后的闺秀,思想开放,自由恋爱的典范!曾写过文章《现在》,鼓励年轻人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争取自己的命运,不要挥霍青春,也倡导女性要独立。而对于爱情的态度,张允和更是大胆前卫,她曾鼓励自己的丈夫周有光:“幸福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最终二人相爱相守69年,白头偕老。张允和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渗透了新时代女性的前卫思想,当代女性亦要有这样高尚的思想觉悟,开放独立,创造幸福!

    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那个年代,师生恋可谓颠覆传统。而鼎鼎大名的才子沈从文对自己的学生张兆和一见钟情后,便开始疯狂地追求,一天一封情书,凭着一股韧劲,锲而不舍寻求心中挚爱近四年,终于爱情圆满。沈从文当年的执着不正是进步的新青年大胆追爱的表现吗?不正是先觉者坚定挣脱旧礼教牢笼的表现吗?这是一颗循着恋爱的芳香,迎着自由的光芒的觉醒的心灵。

    鲁迅与许广平:这一对不仅是师生恋还是反传统的女追男。当年的鲁迅是北大的教师,许广平是他的学生,这是一位较早接受新思想的新时代女性,她的大胆主动为自己营建了后半生的幸福。最终,鲁迅先生娶了小自己18岁的许广平为妻,二人的传奇爱情故事历来为后人称道。

    徐志摩与陆小曼:这一对,男女双方都是有着独立人格、性情强烈、处事果决的个体。徐志摩为了陆小曼不惜背弃丈夫的本分,与原配和离;陆小曼为了徐志摩不惜抛弃清白的名誉,执意与志摩结成连理。这是一段难以评说的爱情,这是一场不为世人接受的婚礼。婚礼司仪梁启超宣讲了史上最另类的证婚词:“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在那个被旧传统束缚的时代,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或是离婚等词都被视为异端,而常年被西式思想影响的志摩和小曼是特立独行的一对。他们与原配和离,大胆追求心中的挚爱,即使不被亲人祝福,不为世人看好,他们也决然地踏出通向幸福的第一步。

1640065591164125.jpeg  

    这些独异的个体勇敢迈出追求精神自由的第一步,对世人思想的觉醒和解放有跨时代的意义。他们若有若无地激发了世人的斗争反抗意识,鼓舞世人为国家独立、民主自由而抗争,增强了世人的家国意识,为中华民族强烈凝聚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然,也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青年人对外来的新思想缺少判别能力,要么笼统排外、要么全盘西化,极易走向极端;青年人容易盲目跟风,跟随群体集会等,缺乏自主意识;青年群体的自由恋爱对个人家庭和家族的冲击较强,家庭矛盾、纠纷频发,社会不安定因素激增,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结合现实来说:

    青年人,作为国家的栋梁、未来的接班人,应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对于新思想具有甄别能力,有主见的吸纳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宣扬个性独立、人格自由的同时,提升集体荣誉感和家国意识,将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之中,增强国家凝聚力。

    女性,要增强权利意识,争取女性在经济、思想上的独立;有独立的思想,靠自己的力量追求心中所想,不看轻自己、不依附于他人,展现新时代女性的魅力。

男性,牢牢确立平等理念,不歧视女性,不适用武力;要有秩序、有组织,理性看待新事物,追求独异的同时,坚决维护国家的整体稳定,推动美好社会建设和近代化国家的发展完善。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为何传统文化中不提倡自由恋爱?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