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婚俗

当前位置:首页 > 婚姻习俗 > 民族婚俗

土族婚俗【30】

土族婚俗

 1.jpg

    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9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兰州市永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等地区。其中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


    解放前,土族地区是封建买卖包办婚姻。土族青年男女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婚姻不自由。而聘礼较重,穷人要娶妻十分困难。有的女方不收聘礼,但要男子为女家作工几年以后才能结婚或者招女婿入赘,或者两家互相要嫁,称为换门亲,土族劳动人民是一夫多妻制,解放前只有土司,地主纳妾。

    土族的婚礼分为请媒、定亲、送礼、娶亲、送亲、结婚、谢宴等程序,仪式繁缛、自始自终是在载歌载舞中进行。


土族婚俗简介


    在娶亲的头一天晚上,男方家派两名能歌善舞的纳什金(娶亲人),带上娶亲的礼物(酒、羊、肉腔,蒸馍等)和信偶孔(新娘)上马时穿戴的服装、首饰(黑手饰、红包头、红头绳、上马袍等),拉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去娶亲。当纳什金快到女方家时,让姑娘兴高采烈地跑上去接受礼物,边唱边舞、边后退、到大门前时、男人们也热情地迎接纳什金。


    这时阿姑们跑进家里、关闭大门,唱起《康德格玛》歌,百般奚落迎亲人,诙谐风趣。阿姑们唱完后,两位纳什金、也要唱歌跳舞,直到鸡叫头遍才结束。鸡叫二遍时,开始给新娘改变发式,穿戴新婚的服装,接着在堂屋举行上马仪式,民和土族姑娘上马时,由姑娘们演唱上马曲。上马起程仪式举行后,由新娘的哥哥和弟弟、姐夫、姐姐、舅父等十多人组成“红仁切”护送新娘到婆家。“红仁切”所经过沿途村庄,凡是和新娘同村的红姑(已婚女子)都手捧酒杯等候在路旁,向“红仁切”们敬酒,姑娘家人要回敬她们一尺红布。


   “红仁切”走到距男方家二、三里路时,男方派两个人前往敬酒、献哈达。门前摆有接桌,上面放着酥油花的“西买日”和有柏树枝的一碗牛奶,桌旁边有一木制的方斗,斗内装酒麸皮,上插一枝系有哈达的箭,放一个用红布裹着的瓷瓶(表示未来的子女)。“红仁切”们为表吉祥,用柏树枝蘸着牛奶洒向西方,并围绕方斗边撒麸皮,边跳舞唱歌,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妇女在前面拉着红白毛毡,新娘踩着毡,男左女右,双方手扶着红布裹着的瓷瓶,并肩慢步进入庭院,接着举行拜天地仪式,答谢媒人。


    人们围着媒人,一边唱歌、一边给媒人敬酒,向其嘴里喂炒面,往其脸上贴酥油。在院子中间,铺上草,搭上木板,招待“红仁切”。在宴席间要给“红仁切”上五个肉方,男方和女方家互相抬送哈达、衣物等。之后把“红仁切”最后吃长面条叫做“起发面”,红仁切们刚端上饭碗,男方家的小伙子们手捧酒碗,在大门口唱起赫杰(起发禧客歌),向娘家人敬酒欢送,至此婚礼结束。


土族婚嫁流程


    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自始至终都有在载歌载舞中进行。


提亲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名望的长者,或与女方家沾亲带故的人,便于说合。提亲时,媒人要预备焜锅馍和蒸花卷各一付、酒两瓶,送到女方家。女方父母若同意这门亲事,就收下礼物,并热情招待媒人。否则,将礼物让媒人带回。


定亲


    女方家同意后,请来本家各户家长,并邀请男方家的父亲或叔父,同媒人一起来商量定婚。男方需带两包茯茶、三瓶酒、一条哈达、两付馍馍,作为吃喝礼。并送给女方家父亲一包茶、母亲一件长衫料子。同时送一部分财礼在议礼过程中,女方家开始故意要很多财礼,这时,媒人和男方家父亲或叔父,向女方家的长辈频频敬酒,说好话,使财礼数目降到最合适的程度。


送礼


    定亲后,男方家请媒人给女方家分期分批送礼。但主要财礼要在办喜事前三个月送毕,以使女方缝制衣服等。财礼分干礼、衣料和首饰,也有全部送钱的,衣料由女方自己选购缝制。按土族传统习惯,在未娶亲前,女婿不到女方家去。现在逢年过节,不仅要去,还要给女方家人分别送礼物。


选吉日


    土族婚嫁,多在每年正月举行。大约在一个月前,先由男方举行择吉日仪式。土族称婚宴为“霍仁”,择吉日称“砣让霍仁”,即首宴。参加择吉日首宴的,有女方家父亲、叔父或哥哥等人,男方也对等的请人赴宴,加上媒人,约有七八个人,共同请神择吉日。


娶亲


    在娶亲的前一天,是女方家的嫁女宴,土族称“麻择”。女方本家各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送来礼物。女方家设宴招待,并摆嫁妆,当众一一交待男方送来的财礼,缝制了多少件(套)衣服,以及女方家的陪嫁等等。这时姑娘要哭嫁,哭嫁词委婉动人,感谢山神、土主、乡亲、父母、哥嫂、姐妹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


   麻择开始时,男方家委托媒人送来三十斤肉(一般为一只猪的前腿和四根肋条)、三瓶酒、两付焜锅馍、一付蒸花卷。商仪好送亲的方式,媒人当日赶回男方家,告知准备娶亲的一切事宜。


    傍晚,男方派两位能歌善舞、擅长辞令的“纳什金”(迎亲人),带上一只活羊、三瓶酒、三付馍和新娘上马时穿戴的衣服前往女方家。女方村落的男女青年热情迎候,频频敬酒。这时,阿姑们跑回女家,关上大门,在里面唱《唐德格玛》歌,纳什金则必须以歌作答,才让进门。当纳什金跨进门槛,她们又从门顶上向下泼水,嬉笑戏谑,祈求吉祥如意。


    纳什金上炕喝茶、用饭时,阿姑们开始以唱代骂,唱《纳什金斯果》歌,百般奚落迎亲人,诙谐风趣。阿姑们唱完后,纳什金也要唱歌跳舞,直到鸡叫头遍。这一夜,女方家里不能睡觉。


   土族姑娘出嫁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小出小进”,一种叫“大出大进”。所谓“小出小进”,即新娘到婆家后才改变发式,这种方式比较复杂、庄重。所谓“大出大进”即在娘家改发式,到婆家后立即拜天地,这种方式比较简便、省事。


   “小出小进”的出嫁方式,新娘到了规定的时辰,须坐“经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摆着“经卷”、柏树枝、佛灯、牛奶、红筷子、茯茶、粮食、羊毛等九种吉祥物品。纳什金在堂屋门前唱《依姐》歌,并使劲摆动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毡或红毡抬着沿院里的圆槽转三圈后,出门上马。


    “大出大进”的出嫁方式,纳什金可以不唱《依姐》歌,穿戴一新的新娘,由其母亲或姐姐陪着绕圆槽三圈后,出门上马。民和三川地区的土族新娘上马时,阿姑们要唱上马曲。新娘由其姐姐作伴娘、小妹作伴女同到婆家。伴娘当天随送亲队伍回去,伴女则要等到婚后第三天新娘新朗回门时带回。


    上马起程仪式举行后,由新娘的哥哥、弟弟、姐夫、舅舅等十多人组成送亲队伍(土族称“红仁切”)送到婆婆家。沿途经过的村庄,凡是新娘本家的已嫁姑娘都要手捧酒壶酒杯,等候路旁,向红仁切问好、敬酒。送亲的红仁切快到男方家时,排成整齐的队列,齐唱《拉罗洛》歌(赴宴曲),男方派两个人前去敬酒迎客,土族语称“斯木托斯乎”。


    到男方家大门前时,又要敬酒、献哈达。门前的方桌上面,摆着“西买日”(炒面和酥油花),以及插有柏树枝的一碗牛奶,方桌旁边有一个木制的方斗,装满麸皮,插有一枝系有哈达的箭,土族语称“巴达日”。红仁切为表示吉祥如意,用柏树枝蘸着奶子,向四方泼洒,并围绕方斗边撒麸皮,边唱歌跳舞。庭院四角放四堆麦草火,庭院中央的圆槽上点燃松棚,满院通红。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年轻妇女在前面拉着红毡或白毡,新朗新娘跟着毡,男左女右,抱着用红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缓缓迈入庭院。


    开口:开口仪式是由一位事先选定的妇女,手拿用红线缠着的擀面杖,在新娘面前绕几下,说:“新娘新娘你开口,金口玉言,家里的话不要到外面去讲,外面的话也不要在家里乱说,守口如瓶,免惹是非。”


    穿戴后,即举行拜天地,由媒人或红仁切中的一位长者主持诵祝词:“鲜花般的阿姑,走过金子的楼门,来到金子镶成的庭院,向上天下地,千神万佛,叩头!”新郎新娘要连续拜四次,进入洞房。


    接着谢媒人,土族称“瓦日哇西买拉”。人们围着媒人,一边唱话谢媒歌,一边给媒人敬酒,并向他嘴里喂炒面,额头上贴酥油。红仁切和媒人都被请到上房,设宴款待。过去一般不炒菜,主要是酒肉。现在有摆八盘的,还有土、汉宴席并上,十分丰盛。中午时分,娘家送亲人在婆家院里摆嫁妆,给新郎穿戴衣帽等。


婚宴


    也称谢媒宴(土语:瓦日哇西买拉)人们围着媒人,唱谢媒歌《西也其瓦日哇》,一边敬酒,还要往媒人额头上贴酥油,嘴里喂炒面,以示感激之情,并将送亲人一并请到上房,设宴款待,直至深夜。


土族婚俗特点


    在土族举行婚礼时,前往接亲的年轻人都是能说会道、能歌善舞的,大家叫他们“纳什金”。


    娶亲的头一天晚上,两位“纳什金”带着礼物和给新娘的服装首饰,牵着一头母羊参加娶亲。他们到了女方一般要受到热烈欢迎,那些欢迎的方法,也是十分奇特的。

    “纳什金”到了以后,首先要和新娘的女伴们隔门进行对歌,要一一回答姑娘们的问题,姑娘们才会开门。但当他们走进女家大门时,姑娘们会用一桶又一桶清凉的水泼他们。女方的长者会说:“贵客到了快迎接,姑娘们不要泼水!”其实是暗示开始泼水、多多泼水。要是“纳什金”躲起来了,他们就会喊,“纳什金到xx地方去了,年轻人不要往那泼水!”“纳什金”逃上楼,他们就会喊:“贵客上楼了,不要往楼上泼水。”实际上是指挥大家泼水。


    “纳什金”虽然浑身湿透,但不能生气。姑娘戏弄够了,会请他们更衣入席。土族人认为,水泼娶亲客,是为他们洗尘,为了向新人祝福。


土族婚姻习俗



    一般可分为提亲、定亲、送礼、婚礼、谢宴等程序。


提亲


    由男方请两位媒人(一般为有名望的长者或女方家亲近之人)带上哈达、锟锅馍和酒等礼品到女方家说亲,若女方家同意,就退回穿酒瓶;若女方家不同意,就退回全部礼物。定亲:仍由媒人出面带上哈达、酒、茶、馍馍,并且还有一部分彩礼商量订婚事宜,女方要回赠酒。 送礼:在约好吉日(必须在婚礼前三个月),男方送彩礼给女方。主要是三部分,即各色衣料、首饰和干礼(现金),送礼结束后,女方缝制衣服,各自做婚礼准备。


婚礼


    结婚前一天,女方家摆嫁女宴(土语:麻择),宴请本家,并展示彩礼与陪嫁。新娘要哭嫁,感谢诸神及亲人之恩,表示惜别之情,男方也要请媒人送礼并筹备稍后事宜。

    傍晚,男方请两位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娶亲者(土语:纳什金)带上娶亲礼品和新娘上马的穿戴,还有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娶亲。女方家需将礼物抢走,将纳什金堵在门外,唱歌奚落纳什金,纳什金也要对歌以示诚意。歌舞一过,纳什金进门,需提防有人在门后沷冷水。进门后,又有人上前对歌,歌舞跳完,才由新郎向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随后上炕喝茶、吃饭。期间,院子中热闹非凡,姑娘们与娶亲者,山歌对答,翩翩起舞,直至深夜。次日黎明,鸡叫头遍,新娘改变发式,穿戴整齐,新郎穿戴由岳父整理。上马起程,由新娘家人组成送亲队(土语:红仁切)护送到男家,青年妇女们同唱上马曲,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和亲人难舍难分之情。新娘母亲将新娘穿过的衣服扔出墙外。新郎新娘进门,在红毡上缓步而入,纳什金则兴高采烈,抬着嫁妆边走边唱。

    主婚人高挚酒杯,朗诵祝词,并向院内点燃的柴堆上浇酒,新郎新娘拜神佛,拜父母,拜尊长,后向院内泼水,新人入洞房,婚礼结束。 婚宴:也称谢媒宴(土语:瓦日哇西买拉)人们围着媒人,唱谢媒歌《西也其瓦日哇》,一边敬酒,还要往媒人额头上贴酥油,嘴里喂炒面,以示感激之情,并将送亲人一并请到上房,设宴款待,直至深夜。



婚俗文化


    积石山县石塬乡三二家村、宋家沟村是土族聚居的村庄,这里的土族是明末清初从青海省民和的官亭、中川迁居于此的,其婚俗与民和的土族相似,婚俗特别是婚礼,别致、风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族婚姻的缔结一般要经过说媒、定亲、送礼、嫁娶四道程序。


说媒

    土族的婚姻一般由父母做主,男方的父母看准了谁家的阿姑(姑娘),就请"纳信"(媒人)携带一瓶酒和礼物,到女方家去说亲。如果女方家表示同意,就接受礼物,把酒喝完后退回空酒瓶;若不同意,则把礼物和酒原封退回。

定亲 男方家得到女方家的同意后,再请"纳信"带着礼物去女方家定亲,并议定彩礼,这样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送礼 定亲之后,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吉日,男方家请上本家族人、"纳信"去女方家送礼(俗称"送大礼"),送大礼的日期一般与结婚日期很近,送过大礼后就开始筹备婚礼了。


婚礼

    土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别致,饶有情趣,特别是婚礼过程中的"哭嫁"、摆嫁妆、嘲弄娶亲人和媒人、宴席曲《道拉》的演唱与舞蹈、滑稽的谢媒礼等,别具风情,特别有趣。


土族婚礼有大娶、小娶之分。

    小娶不摆嫁妆,宴客较少。大娶由男女双方家各自宴客,亲友送礼。土族姑娘出家的仪式也十分隆重,结婚前一天女家设上马宴席。亲友们都要拿酥盘、礼钱、衣料前来添箱。

    摆嫁妆是上马宴席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出嫁姑娘边看嫁妆,边在邻居姑娘们簇拥下唱《卡拉卡吉盖》等婚礼曲。哭唱祖先的恩典,父母的养育,兄嫂的提携,直唱到三亲六姑的关怀。以善哭为荣,善哭为美,哭唱能否动情,歌词是否优美,是公众对阿姑审美标准之一。阿姑唱道:

哎欧--

离开孙子们早已过世的爷爷奶奶啊,

你的可怜的孙女儿今日要打发!

阿爷阿奶像旋风一样到人世上来吧,

阿爷阿奶像在世一样地关怀孙女儿来吧!

哎欧--

对孙子们恩重如山的阿爷阿奶啊,

你可怜的孙女今日要打发!

阿爷阿奶的大恩大德没有报答啊,

阿爷阿奶的深沉之爱没有答谢啊!


    男子们则排着队,尽情地唱《道拉》为出嫁的姑娘祝福。

    土族娶亲时辰在晚上。这天傍晚,男家要请四、五个"海拉日亲"(娶亲的人),陪同新郎到女家去迎亲。当"纳信"们到女家时,阿姑们便故意关闭大门,拿冷水泼洒"海拉日亲"和"纳信"。从大门顶上吊下红布要酒和衣服等礼物,并唱《老媒嘶果》(意为喜逗媒公):

媒公你若有点名气而来的话,

你就骏马嘶鸣地奔驰而来啊!

媒公你若没有名气而来的话,

你让毛驴儿哭丧着脸可怜地来啊!

媒公你若有点名气而来的话,

绫罗彩缎穿着来啊!

媒公你若没有名气而来的话!

肮脏的厚衫套着来啊!


    "海拉日亲"和"纳信"边说女家的好话,边唱曲奉承娘家的阿姑们。待到开门礼物要齐,"纳信"的好话和歌唱使阿姑们满意,方才开门,让"海拉日亲"和"纳信"进门。当"纳信"走进堂屋,坐在炕上吃喝时阿姑们便围在窗口、床头,一边哄笑,一边唱《老媒嘶果》,继续嘲弄揶揄。


你不是"纳信"是老驴,

脸上咋不害臊呀!

脸像鞋底一样厚,

太阳这么高了,

你在干着什么啊?

几个月以前的日子里,

你为一个猪头作美梦,

为一方手帕打主意;

如果你捞到的是狗头,

请你把狗头收下吧!


    这些土族阿姑们不仅要嘲骂媒人,而且对"海拉日亲"也不放过。阿姑们唱道:

我们要骂哩,

不骂时太便宜了你们!

骂是共工八氏留下的,

骂是释迦佛爷传下的。

这两个阿爸哟,

人材好的夸来了吗?

笑态好的笑来了吗?

坐姿好的坐来了吗?

你俩的人才呀,

我们的庄上比羊粪蛋还多!

看你俩的嘴像簸箕,

看你俩的鼻子像蒜锤,

两双眼睛像牛眼睛,

四条腿像蛤蟆腿!

大吃大嚼像条猪,

大口喝水像个驴。


    待阿姑们唱骂一阵,媒人便拿出一包针,按传统规程献给阿姑求饶。这时女方长辈出面调停,终于解围。嘲弄、逗趣娶亲人和媒人是土族婚礼中的最有特色和最滑稽的一幕,不骂不显得亲热,不骂不显得仪式隆重。善嘲善骂成为阿姑们聪明、伶俐和美的表现。嘲亲结束,娶亲人和新郎进入堂屋,新郎拜见岳父母,敬献哈达,接拜神佛,然后女家设便宴招待。


    土族对阿舅是十分敬重的,送嫁之日阿舅是座上贵宾。摆嫁妆时,由两位妇女把盛妆的阿姑搀出来坐在嫁妆前。此时仪式主持人给阿舅敬酒,阿舅饮酒后便嘱咐待嫁阿姑,嘱咐完备,阿姑痛哭表示莫大痛苦,众人陪着流泪。接着阿姑们举行"阿舅脱日"(转圈)仪式。几位阿姑将方炕桌翻抬。四条腿及中间各置一盏灯,边唱边舞,唱《巴扬(意为富裕、官大)阿舅》,从北京唱起,唱兰州,唱西宁,直唱到阿舅今日所在地,对阿舅颂扬备至。


    接着,将娶亲人请到院子当中,对唱起婚礼曲《道拉》来,从《观天地》开始,一曲接一曲,直唱到清晨两三点。在此期间,出嫁姑娘一直哭着述说父母养育之恩,哥嫂照管之情,亲友送别之情等。


    早晨女家的妇女们给新娘"上头",梳上"盘盘头",蒙上头巾,由嫂嫂扶到堂屋,跪在小方桌上,手握一把崭新的红筷子,唱《数尔呼》为家人祝福。然后,新娘扔掉筷子,由娘家人抱上马。新娘启程,嫁妆随后。


    这时男家迎接的知客早迎候在大门上。接着知客们敬酒,请喜客下马。这时男方家妇女唱着宴席曲《尚当起拉》、《道拉》,来到门口,并将新娘迎进家中。让新郎、新娘并立于上房台阶上,前面铺上红毡,叩头拜佛,拜天地,拜父母,然后将新娘迎入新房。然后男家的男子们便举着酒杯唱着《道拉》迎接喜客。喜客们也为东家唱《道拉》祝贺。唱毕后,进去吃早饭。


    接着举行谢媒礼,在媒人面前放上长桌,摆上酥盘、炒面、酒瓶、木匙。由男方知客向媒人敬酒,并口诵赞词:

媒人把山羊不能走的路走成了大路,

人走的路走成了车路,

功重望重。

媒人走过的地方应建宝塔,

媒人走过的地方应修经堂。


    赞诵敬酒后,人们围着媒人,一面唱,一面往他脸上涂酥油,灌青稞酒,弄得媒人满脸酥油,浑身炒面,狼狈不堪。

    稍事休息后由女家摆嫁妆、纳礼,男方家则向女方家"重谢娘亲"。摆毕即入席。各席听首席令,首席不唱《道拉》,别席不准唱。席间新郎、新娘从院中向贵客依席行礼。席终,谢过媒人和双方舅父,客人随首席唱着《道拉》辞行,"值客"举着酒杯边敬边唱,一步步退着送行,出大门时,还要敬客人三杯酒。喜客上马后在东家大门前连跑两回,至第三次才纵马回家。

    送走喜客后,婚礼的主事人示意值客在大门口拦住"东家",要他唱《巴乙儿,巴乙儿》(招待吃饭之意),逗"东家"招待值客,值此,婚礼便告结束。整个婚礼在喜庆、欢乐的歌舞中进行。


特色


    互助土族地区流传的土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土族婚礼习俗是土族人民通过与自然界的斗争和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土族能歌善舞,不仅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而且就连土族青年男女的婚礼,也是在一整套完整、欢乐的歌舞中进行的。


    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


提亲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名望的长者,或与女方家沾亲带故的人,便于说合。提亲时,两位媒人要预备j锅馍和蒸花卷各一付、酒两瓶,并带上哈达,到女方家说亲。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把礼品原封不动地送还男方。若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礼物,热情招待媒人,并将空酒瓶送回,这是非常别致而明确的信息。


定亲

    女方家同意后,请来本家各户家长,并邀请男方家的父亲或叔父,同媒人一起来商量定婚。男方需带两包茯茶、三瓶酒、一条哈达、两付馍馍,作为吃喝礼。并送给女方家父亲一包茶,母亲一件长衫料子。同时送一部分财礼。在议礼过程中,女方家开始故意要很多彩礼,这时,媒人和男方家父亲或叔父,向女方家的长辈频频敬酒,说好话,使彩礼的数目降到最合适的程度。


送礼

    定亲后,男方家请媒人给女方家分期分批送礼。但主要的彩礼要在办喜事前三个月送毕,以使女方缝制衣服等。彩礼分干礼、衣料和首饰,也有全部送线的,衣料由女方自己选购缝制。按土族传统习惯,在未娶亲前,女婿不到女方家去。现在逢年过节,不仅要去,还要给女方家人分别送礼物。


选吉日

    土族婚嫁,多在每年正月举行。大约在一个月前,先由男方举行择吉日仪式。土族称婚宴为"霍仁",择吉日称"砣让霍仁",即首宴。参加择吉日首宴的,有女方父亲、叔父或哥哥等人,男方也对等地请人赴宴,加上媒人,约有七八个人,共同请神择吉日。


娶亲

    在娶亲的前一天,是女方家的嫁女宴,土族称"麻择"。女方本家各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送来礼物。女方家设宴招待,并摆嫁妆,当众一一交待男方送来的彩礼,缝制了多少件(套)衣服,以及女方家的陪嫁,等等。这时,姑娘要哭嫁,哭嫁词委婉动人,感谢山神、土主、父老、乡亲、父母、哥嫂、姐妹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