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广东大妗姐陈雁菊:执礼一生,传承一脉

清晨的平洲街头,晨光微露,陈雁菊已整理好随身的福袋、红绳与铜镜,准备奔赴一场岭南传统婚礼。她不是新人的亲戚,也不是普通的婚庆司仪,而是近年来在广府婚俗圈里备受瞩目的“大妗姐”——陈雁菊,人称“菊姐”。

广东大妗姐陈雁菊

在岭南,大妗姐是传统婚礼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她手持吉祥物,口念吉祥话,掌管婚仪流程,既是礼的执行者,也是福的传递者。而菊姐的入行,却是一段不走寻常路的人生转折。

“以前我在货运公司当老板娘,整天跟货车、物流打交道。”菊姐笑着回忆。高强度的工作让她一度身心俱疲,直到一次偶然刷到岭南婚俗师陈秀冰的授课视频。“那些朗朗上口的祝福语,像‘百年好合、五子登科’,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整个人都亮了。”

广东大妗姐陈雁菊

那一刻,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我要学做一名大妗姐。

拜师陈秀冰,是菊姐人生的重要转折。陈秀冰是岭南婚俗文化的代表性传承人,一生致力于传统婚礼仪式的整理与推广。菊姐成为她的入室弟子,系统学习大妗姐的执礼流程、吉祥话术、民俗禁忌与礼仪细节,并考取了正规的婚俗传承证书。

广东大妗姐陈雁菊

“师父常说,大妗姐不是表演者,而是‘福气的搬运工’。”菊姐说,“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出处,有讲究,更要让新人和家人感受到真诚的祝福。”

今年正月,菊姐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独立执礼——姐姐儿子的婚礼。站在厅堂中央,她手执红秤、铜镜与甘蔗,用粤语一句句念出“花开富贵、子孙满堂”的祝词,声音清亮,手势稳重。紧张与激动交织,但流程顺利完成,新人父母拉着她的手连声道谢。

广东大妗姐陈雁菊

“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一次的选择,一辈子的幸福’。”菊姐眼中有光。

自此,她的执礼邀约接踵而来。每一场婚礼前,她都会提前与新人沟通,了解家庭背景、生辰八字,甚至结合姓名学、数字能量为新人定制祝福语。“比如名字带‘水’的人,我会在仪式中多用‘源远流长’这样的词,寓意顺畅。”她笑着说,“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文化的温度。”

菊姐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她能用粤语和普通话双语执礼,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照顾到年轻一代的语言习惯。她主持的婚礼,既有“跨火盆”“拜高堂”“敬茶改口”等传统环节,也融入现代简约风格,让老一辈看得懂,年轻人也喜欢。

“大妗姐的使命,不只是走流程。”她认为,“更是把老祖宗的智慧,用今天的方式讲出来。文化要活,就得有人愿意传,有人愿意听。”

如今,菊姐不仅执礼,也开始带徒弟,分享自己从货运老板娘到婚俗传承人的心路历程。“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正因为走过不同的路,才更懂得婚姻的分量。”

夜幕降临,又一场婚礼结束。菊姐收起福袋,望着新人相拥的背影,轻声说:“我做的事很小,但如果能让更多人记住这些仪式,记住这份祝福,就够了。”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岭南大地上,像菊姐这样的大妗姐,正用一口乡音、一身礼服,默默守护着属于中国人的婚庆记忆。

中国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婚礼》杂志社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