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妗姐吕堯瑛:从幼师到执礼人,她守护生命两端的仪式感
广州荔湾,西关大屋的趟栊门轻启,红绸绕梁,囍字高悬。一场岭南传统婚礼正在静谧中酝酿温情。吕尧瑛立于礼台一侧,身着素雅旗袍,发髻微挽,目光沉静。她不是新娘,却是这场仪式最核心的“引路人”——一名双语婚俗执礼师,也被老广亲切唤作“大妗姐”。
广东大妗姐吕堯瑛
“执礼,不是念台词,是引情脉。”吕尧瑛说。她曾是一名幼师,日日与童声相伴,照料稚嫩生命。而今,她站在人生另一端,见证成熟之爱的庄严启程。从孩子到新人,从成长到成家,她笑称自己“守着生命的两头”。
广东大妗姐吕堯瑛
转变始于五年前。一次偶然参与朋友婚礼,她被中式婚仪的庄重打动,却也发现许多新人对传统礼节知之甚少,仪式流于形式。“茶没喝明白,拜没拜出情,改口像背书。”她决心深入学习。师从广东著名大妗姐、喜事管家培训导师邓婉萍,系统研习岭南婚嫁文化,从“纳采”到“亲迎”,从“三书六礼”到“回门”,她一字一句地啃,一礼一仪地练。
广东大妗姐吕堯瑛
“谢恩茶”是她最动容的环节。一场跨国婚礼中,新娘是广州姑娘,新郎来自德国。母亲接过女儿奉上的盖碗茶,指尖微颤,未语泪先流。“这杯茶,谢您三十年养育,今日女儿出嫁,心仍在家。”母亲一饮而尽,转身紧紧抱住女儿。吕尧瑛用粤语、普通话、英语交替解说礼仪内涵,那一刻,语言不再隔阂,亲情自有回响。
广东大妗姐吕堯瑛
“当新郎第一次用中文叫‘爸’‘妈’,二老眼眶红了。”她说,“那一声改口,不是形式,是身份的认同,是血脉的接续。”茶香氤氲中,两个家庭在传统仪轨里完成了最深的融合。
“拜堂”则是她眼中东方婚俗的灵魂。“一拜天地,谢苍生有序;二拜高堂,承孝道绵延;夫妻对拜,许白首不离。”她强调,这三拜,是向宇宙、家族与伴侣的三重承诺。“很多人觉得老礼过时,可当新人真正弯下腰那一刻,敬畏与责任就种下了。”
广东大妗姐吕堯瑛
作为双语执礼师,吕尧瑛常面对海外归国或跨国家庭。她不仅主持仪式,更承担文化解读者的角色。“我要让外国人听懂‘囍’字为何是两个‘喜’,让年轻人明白‘合卺酒’为何用苦葫芦。”她笑言,“大妗姐,现在也得会翻译。”
这份工作,是付出,更是收获。她说最难忘的是新人母亲含泪握着她的手说:“谢谢你,让我们真的‘看见’了这一天。”那一刻,她感到自己也在被爱滋养。
如今,吕尧瑛已执礼逾百场。她开设公益课堂,教年轻人学传统婚仪;录制短视频,用轻松方式传播礼俗知识。她坚持每场仪式亲撰祝词,融入新人故事,让古礼不古。
“我不是在复刻过去,而是在唤醒记忆。”她说,“传统不是标本,它要呼吸,要有温度。”
夜幕降临,又一场婚礼落幕。吕尧瑛轻轻收起礼盘,红绸在风中轻扬。她知道,又一段人生盟约已在古礼中郑重启程。而她,将继续穿行于红毯之间,以心为火,煨暖每一盏感恩的茶,照亮每一对走向未来的身影。
中国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婚礼》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