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岭南婚俗大妗姐传承课程即将开课,冰姐引领婚俗文化新征程

岭南婚俗传承新篇:广东大妗姐岭南婚俗师 “团队教学班” 七月开课,冰姐匠心领航

岭南婚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正迎来一场盛事。由岭南婚俗非遗传承人、佛山金牌大妗姐陈秀冰(冰姐)创办的广东大妗姐岭南婚俗师 “团队教学班”,将于 2025 年 7 月 26 日至 31 日在佛山禅城开课。作为这一传承项目的创始人,冰姐虽未必亲自站上讲台,但其三十余年深耕岭南婚俗的智慧与匠心,已化为课程的灵魂底色,为这场 “一技傍身,受用终生” 的培训注入深厚底蕴。


本次课程选址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红风大街福仁里 4 号的 “大妗姐岭南婚嫁馆”,这里不仅是授课的物理空间,更是岭南婚俗文化的鲜活载体。从中国婚俗历史文化溯源,到 “家居祭礼”“大婚当天”“婚后三朝回门” 等数十项仪式的解读与实操,再到广府亲戚关系梳理、吉语训练等实用技能,课程设置涵盖婚俗传承的 “道” 与 “术”,堪称岭南婚嫁文化的 “百科全书式” 培训。


课程内核:非遗传承与实用技能的双重赋能

翻开课程表,十项核心内容勾勒出岭南婚俗的完整脉络。作为冰姐传承理念的具象化呈现,课程既重历史根脉,又重当代实践。“中国婚俗历史文化” 与 “大妗姐来由及历史” 板块,将带领学员穿越时光,探寻婚嫁礼仪背后的人文密码;而 “下聘、纳采、过礼”“大婚前夕六仪式”“迎亲接嫁十一仪式” 等实操课程,则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学员掌握婚俗仪式的每一个细节 —— 从物品摆放的方位到吉语祝颂的节奏,皆有章法可循。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大妗姐吉语训练” 与 “广府人家亲戚关系” 课程。前者是大妗姐的 “看家本领”,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吉祥语,既是对新人的祝福,更是民俗文化的口头传承;后者则直击当代年轻人的痛点,清晰梳理 “舅父”“姑婆” 等亲属称谓及礼仪规范,让传统人情社会的相处之道不再成为婚礼中的 “绊脚石”。

讲师天团:传承者与创新者的双向奔赴

尽管冰姐未必亲自授课,但她组建的讲师团堪称岭南婚俗领域的 “梦之队”,每位讲师都是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共同延续着冰姐的非遗传承使命。


廖颖仪是其中的 “潮流推手”。作为本土婚俗与婚恋导师,她最擅长给老规矩注入新活力。在她的课堂上,传统婚俗不再是刻板的流程,而是能被年轻人玩起来的 “新调子”—— 比如将 “过礼” 仪式设计成互动游戏,让长辈与新人在欢笑中完成传统礼仪,既保留了文化内核,又拉近了代际距离。


罗宇清则以 “跨界沟通者” 的身份深受学员喜爱。她粤语、普通话切换自如,台风稳健大气,讲解婚俗文化时总能深入浅出。无论是给本土街坊解读 “三书六礼”,还是给外地学员科普广府婚嫁特色,她都能精准把握听众需求,让不同背景的学员都能轻松入门。

邓婉萍是讲师团中的 “全能新秀”。作为资深婚俗培训导师,她形象大方得体,做事细致入微,曾获 “岭南婚俗师大妗姐职业培训认证”“全国中式主持人大赛(广东区)银奖” 等多项荣誉。她擅长将传统岭南婚俗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比如在 “婚后三朝回门” 仪式中加入花艺装饰元素,让古老礼仪焕发雅致新韵。同时,她身兼 “喜事管家”“媒妁之道培训师”“大妗姐传承人” 多重身份,能从多个维度为学员赋能。

陈嬿而与吴敏庭两位资深岭南婚俗大妗姐,则是课程中的 “活字典”。她们深耕行业数十年,亲身经历过无数场传统婚礼,对 “家居祭礼” 的手势、“纳采” 时的礼品寓意等细节了如指掌。在实操课上,她们总能用最朴实的语言点透关键 ——“递茶时手腕要微抬,这是对长辈的敬重”“红伞遮头不仅是避邪,更是‘不见天日’的老讲究”,让学员在细节中感受婚俗的温度。


传承火种:三十年积淀的资质背书

这门课程的底气,源自冰姐团队三十年的婚俗传承积淀。课程不仅拥有 “强大教练” 阵容、资深 “喜娘管家” 辅导,更提供汉婚 “执礼女官” 认证通道,让学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获得权威资质认可。正如冰姐常说的:“婚俗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要融入生活的智慧。” 这门课程正是要将这份智慧转化为可学习、可传承的技能,让更多人成为岭南婚俗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据悉,本次 “团队教学班” 面向所有对婚俗文化感兴趣的人士,无论是否有基础,都能在系统化的教学中收获一技之长。7 月的佛山,一场关于岭南婚嫁文化的传承之旅即将启程,而冰姐播下的传承火种,正通过这群优秀的讲师,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继续生长。

《中国婚礼》杂志社记者
资深大妗姐邓婉萍·发布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