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广东大妗姐黄丽施——在传统婚俗中编织幸福纽带

珠江畔的婚礼现场,喜乐锣鼓声中,黄丽施身着一袭绛红旗袍,步履轻盈地穿梭于宾客间。她轻声提醒新郎:“别慌,按流程来,这步是安床,寓意早生贵子。”话音落处,新人紧绷的神经悄然松弛。这位前文员,如今已是粤语圈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大妗姐”,用传统礼仪为每对新人点亮幸福起点。

广东大妗姐黄丽施

黄丽施的入行,源于对婚俗的纯粹热爱。“以前是文员,工作按部就班,但总想接触点有温度的东西。”她笑说,“做大妗姐,既能学懂老祖宗的规矩,又能帮到新人——站在喜庆中心,看他们从忐忑到笑开颜,这感觉太实在了。”

广东大妗姐黄丽施

大妗姐的角色远超“礼仪指导”。从过大礼、安床到迎亲、敬茶、三朝回门,她需全程把控:确保每道环节符合礼数,驱邪避忌营造喜气,更得协调双方家庭化解习俗差异。“婚礼是两家人的事,”她强调,“比如粤式敬茶要跪拜,有些家庭不习惯,我就得提前沟通,让场面不尴尬。”她常带着小本子,记录不同家族的习俗偏好,成了新人和长辈之间的“润滑剂”。

广东大妗姐黄丽施

最令她动容的,是一场离异家庭的婚礼。新郎与父亲关系疏离,婚礼前父亲躲在角落,手足无措。黄丽施在安床环节让父亲参与布置床铺,敬茶时引导新郎主动递茶:“爸,辛苦了。”流程走完,新郎竟自然地搂住父亲肩膀合影,父亲眼角泛红,笑容真挚。“那一刻,我鼻子发酸,”她回忆,“婚礼不是仪式,是亲情的重启。”

广东大妗姐黄丽施

从兴趣到职业,黄丽施的蜕变始于一次偶然。去年看到陈秀冰师傅的婚俗授课视频,她果断报名,“觉得这行能传承文化,就冲了。”如今,她已考取专业资质,正推动大妗姐从“地方角色”升级为“专业服务”。

“市场需要认可,”她目光坚定,“现在很多人觉得大妗姐是‘老古董’,但我要让它变成婚礼标配——就像请婚庆团队一样自然。”她的愿景清晰:突破粤语圈,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华人社区。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已有小规模咨询需求;她计划明年开班培训,把流程标准化。

广东大妗姐黄丽施

记者随她走访一场婚礼,见她一边指导新人摆喜糖,一边安抚紧张的伴娘:“别怕,我带过百场,这步最简单。”她说话时总带着温度,像老友聊天。婚礼尾声,新郎新娘在镜头前相拥大笑,她退到一旁,默默擦汗——这便是她最满足的时刻。

“传统不是包袱,是纽带。”黄丽施说。当年轻一代在婚俗中找到归属感,她便知道,自己正让文化活起来。

中国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婚礼》杂志社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